模仿——孩子是通往世界的捷径

2023-04-24 545
分享到:

模仿——孩子是通往世界的捷径

黄怡

记得刚刚在德外实习时,我曾多次观摩学习多位优秀老师的优秀课堂。这让对三尺讲台有些胆怯的我,有了可以模仿和尝试的模本。也正是这些学习,在我走上讲台时不至于毫无头绪。我很庆幸学校给我这样的机会和老师,让我迅速成长,少走了很多弯路。

其实对于6、7岁的孩子来说,想要了解更多的世界,他们更需要正确的示范。上学之前,他们是一张白纸,而学校就是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地方。老师作为他们成长的重要的北极星和引路人,更是要在方方面面为他们提供细致入微的范本,这样孩子们才不至于走弯路,才会在成长路发生量的积累和质的变化与飞跃。

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进入小学,有些还没有办法从幼儿园玩耍状态转换到小学学习状态来。这时就非常需要良好的例子做示范,那在本班级中,寻找离身边近的例子就更重要了。如初期上课,更重视孩子们听课习惯等常规训练。课堂中,需要孩子们答问,先是由我给出范例,他们补充说明。或是请表达清晰的孩子作答,慢慢指导,再让其他孩子复述其答案。这样他们在答问方面,越来越敢于回答,越来 越愿意回答,逐步养成良好的答问习惯。

一年级的小朋友手上还没有太多力量,对于握笔写字没有办法一次成型。加上他们初识汉字,对于笔画笔顺更是摸不着头脑。这时,老师和各种示范帮到他们大忙。如在写“门”这个字时,有些不懂笔顺的小朋友就有可能出现先写竖的情况。于是我让他们观看“门”字的笔顺笔画示范视频,跟着视频一起说笔画写笔画,这样孩子们的记忆会更为深刻。在学习“忄”时,有些小朋友可能提前认字,知道这是竖心旁,但对于笔顺却是说不清道不明。我采用在黑板范写,他们书空跟写的方式,让他们学习。对于观察字的间架结构,我也是采用示范的方式进行学习。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笔画与横中线竖中线的位置关系,再尝试自己表达解说。接着,我再在黑板上范写,他们描红练写。就这样,通过一年多以来的模仿学习,我们班有些孩子的字写得比我还好看。

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二上课文《一封信》的学习。这篇课文的课标要求是让孩子们勾画出露西的第二封信的内容。上课时,我发现孩子们能够准确迅速勾出信的内容,我不免有些惊喜。毕竟现代通讯这么发达方便,我都极少写过手写信,对于10后的他们来说,“信”可能是一种“古董”吧。但是课文学完了,我感到几分惆怅。原因是我体会不到孩子们对懂事的露西的感情和心疼。我一直感到困惑,但一时想不出好的办法来,只好了了。

偶然课间,我看到其他老师办公桌的信封,我大喜:既然是信,为何不把它写下来!于是,我便按照信的格式将露西的信的内容工工整整抄写下来,装进信封。我又赶紧到处查找资料,用儿歌总结写信格式,想要让孩子们能熟练运用。做完这些,我脑子一闪:他们才二年级,学写信会不会早了点?课标也没要求写信,会不会超纲了?不行,信还是得给他们瞧瞧,不会写也没关系。

抱着这样的想法,我带着信封走进教室。他们很快发现我手里的老式信封,“黄老师,你拿的是信封吗?”“哇,里面会有露西写给爸爸的信吗?”“快打开我们看看吧!”“.....”我趁热打铁:“不错,这就是懂事露西写给远方爸爸的一封信,想读读吗?”他们异口同声:“想!”就立刻端坐在座位,等我打开信封和信。我用投影在电脑上投出信,他们先是小声地读着信,后来渐渐变成全班齐读。我越听越觉得就是一个个小露西在读信,因为我们班大多住校生,周末才可以见见爸爸妈妈,和爸妈相处的时间也是很有限,我想我也不必再多讲露西的情感了吧!

我顺势一提:“那你们想不想学怎样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信呢?”孩子们极其兴奋地回答:“想!”我出示写信格式的儿歌,告诉他们信的内容就是根据自己情况而写......于是,这堂新课变成了如何学写信。但我丝毫没有觉得这是浪费或是其他,因为这是让孩子们更多了解这个世界呀!

让我出乎意料的还是孩子们的信。首先格式上几乎没有问题,看来对于我写的“露西的信”印象非常深刻啊!其次是内容上,每个孩子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。有个家庭离异的孩子这样写道:爸爸,我和妈妈过得挺好。我很想你。妈妈为我做了很多事情,她真的太辛苦了, 你跟妈妈怎么才能在一起呢?他的妈妈在看到这样的文字后泣不成声,年幼的他也许真的承受了其他孩子不该承受的一切,又默默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很多孩子则是分享自己在学校学习的趣事和知识,还有生活上照顾自己的话语。看着让人不免心痛,他们才7、8岁啊,却要离家那么久那么远,就像课文中的露西一样,没办法经常见到爸爸妈妈,但是依然懂事乖巧。他们的语言更是以往没有见到过的,这何尝不是离真实世界更近一步了呢?

有人说模仿是在毁灭创造性,但我认为模仿让孩子们更能清晰观察世界,准确对待世界,积极创造世界。模仿,是孩子通往世界的捷径。

(本文曾获德阳市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)

作者单位: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618000